从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录取最低分大约在191分到254分,录取位次在139902名到26245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银川能源学院甘肃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甘肃录取人数。
1、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4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3759名;
2、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3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4730名;
3、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3413名;
4、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8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6005名;
5、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4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7007名;
1、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2 | 甘肃 | 本二 | 345 | 83759 | 75 |
2022 | 甘肃 | 本二 | 425 | 26367 | 55 |
2、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1 | 甘肃 | 本二 | 337 | 84730 | 81 |
2021 | 甘肃 | 本二 | 434 | 26245 | 69 |
3、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0 | 甘肃 | 本二 | 372 | 83413 | 84 |
2020 | 甘肃 | 本二 | 443 | 31013 | 61 |
4、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9 | 甘肃 | 本二 | 385 | 86005 | 91 |
2019 | 甘肃 | 本二 | 422 | 34971 | 63 |
5、银川能源学院在甘肃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8 | 甘肃 | 本三 | 341 | 107007 | 119 |
2018 | 甘肃 | 专科 | 191 | 139902 | 25 |
2018 | 甘肃 | 本三 | 380 | 39555 | 61 |
2018 | 甘肃 | 专科 | 254 | 74766 | 25 |
银川能源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学校初创于1999年,由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举办;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校,校名为银川科技职业学院;2012年,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校名为银川能源学院;2016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学校举办者变更为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837人,教师总数770人,自有专任教师523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159人,占自有专任教师的30.40%;硕博学位教师354人,占自有专任教师的67.69%;“双师型”教师173人,占自有专任教师的33.08%。 学校现有王太校区、滨河校区和鹤泉湖三个校区,拥有完备的教育教学、实验实训和公共服务体系。校园占地面积98.76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39.3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3.20万平方米,生均16.77平方米;实验实训室19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250.35万元,生均7149.38元;图书馆藏书116.31万册,生均81.12册。 学校设置12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3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学科1个、重点学科1个、优势特色专业1个、重点(培育)建设专业3个、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学校通过多年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以能源、化工为重点的办学特色。 建校22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厅、银川市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始终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秉承“明德善思、求实敏行”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紧跟市场需求,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