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3-08-20 15:04:10文/高考志愿库

从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32分到532分,录取位次在7579名到4568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中国戏曲学院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重庆录取人数。

中国戏曲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546名;

2、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332名;

3、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2020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568名;

4、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585名;

5、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2018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579名;

二、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重庆 历史 本科 536 6546 3

2、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重庆 历史 本科 566 7332 3

3、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重庆 文科 本一 572 4568 3

4、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重庆 文科 本一 564 5585 1

5、中国戏曲学院在重庆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重庆 文科 本一 532 7579 1
2023年中国戏曲学院山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年中国戏曲学院宁夏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年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中国戏曲学院转专业要求申请难不难(什么时候转专业)
2023年中国戏曲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中国戏曲学院比较好的特色重点专业有哪些,附专业排名榜
中国戏曲学院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2023中国戏曲学院录取结果和通知书查询什么时候(网址入口)
中国戏曲学院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中国戏曲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中国戏曲学院专业排名(王牌+重点)
中国戏曲学院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三、中国戏曲学院介绍

中国戏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戏曲学校,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学院以其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贡献最大,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被誉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学院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初名“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首任校长田汉。1955年1月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制为中国戏曲学院,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0年,学院划转北京市。2014年,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戏曲学院。学院现有“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和“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15个专业、28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戏剧戏曲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表演(京剧)、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一流建设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曲作曲)、动画为省部级一流建设专业,表演(京剧器乐)为省部级特色专业。现有在校生2469人,教职员工423人。学院目前设有京剧系、表演系、导演系、音乐系、戏曲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新媒体艺术系、国际文化交流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继续教育部等教育教学单位,下设附中。形成了包括戏曲中等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在内的,具有国戏鲜明特色的戏曲人才培养格局。建校70多年来,中国戏曲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戏曲教育,秉承“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校训,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戏曲人才培养、戏曲科研与创作、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定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