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二医学院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3-09 13:22:02文/高考志愿库

从新疆第二医学院在安徽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新疆第二医学院在安徽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51分到453分,录取位次在129072名到101599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新疆第二医学院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安徽录取人数。

新疆第二医学院安徽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新疆第二医学院在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

1、新疆第二医学院在安徽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1794名;

2、新疆第二医学院在安徽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1599名;

3、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在安徽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11885名;

4、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在安徽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5078名;

5、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在安徽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29072名;

二、新疆第二医学院在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

1、新疆第二医学院在安徽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安徽 本二 486 101794 33

2、新疆第二医学院在安徽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安徽 本二 475 101599 20

3、新疆第二医学院在安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安徽 本二 483 111885 11

4、新疆第二医学院在安徽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安徽 本二 451 125078 25

5、新疆第二医学院在安徽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安徽 本二 453 129072 35
新疆第二医学院和重庆文理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贵州财经大学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北体育学院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上海建桥学院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天水师范学院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新疆第二医学院和海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周口师范学院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池州学院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新疆第二医学院介绍

新疆第二医学院是一所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的、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新疆克拉玛依市。学院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以医学类为主,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前身为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依托新疆医科大学办学优势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新疆医科大学与克拉玛依市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共同建设厚博学院。2015年,厚博学院整体迁建至克拉玛依市。2021年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转设为新疆第二医学院。学院现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公共事业管理等11个专业,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学18年以来,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录取率接近100%,连续三年报到率超过90%,为全国累计输送毕业生8400余名,毕业生考研率稳定在10%左右,不少毕业生考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双一流院校,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同行的广泛认可,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规划总面积1100余亩,总建筑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实验教学楼、图文信息中心、体育馆、学生公寓楼等基础设施全部达到本科院校合格办学标准,教学条件和服务设施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目前学院在校学生接近5000人,远期规划办学规模为10000人。今后学院将坚持“立足新疆、服务西部、辐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服务面向定位,建设以临床医学为主、理学和管理学为辅的学科体系,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类专业,适度发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构建医理、医药、医管等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