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和数学两科考试昨天结束,难度如何?昨天下午,本报第一时间邀请到昆十中3位骨干教师对试卷进行点评。根据学生考后的反馈来看,今年的语文、数学试题均呈现出难易适中、平稳过渡的特点,其中,文、理科数学试卷整体难度均稳中有降。点评教师一致认为,总体看来,今年高考试题为明年新课标的高考进行了良好铺垫,也给学生和老师复习和备考明确了方向。
语文
点评嘉宾:昆十中语文高级教师吴彦?
重点考查学生语文素养
今年的语文试卷,依据《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进行命题的原则,突出语文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呈现出难易适中、平稳过渡的特点。题型和试题结构与往年均无大的改变。
全卷共七个大题,分别为:
一、基础部分(1~4题)(12分)。包括语音、成语、病句和连贯;
二、客观阅读题(5~7题)(9分)。所选的文本来源于叶朗的《说意境》,属社科文阅读,题型规范,考查“不符合”和“不正确”的选项;
三、文言文阅读(8~10题)(9分)。材料来源于《明史?熊鼎传》,考查文言实词和对文言文阅读理解以及文本的概括分析的判断能力;
四、(11~13题)(23分)包括翻译、诗歌鉴赏和背诵默写。其中诗歌鉴赏的材料选自周邦彦的词《关河令》,默写偏向于初中阶段的背诵和课外积累;
五、现代文阅读(14~17题)(22分)。选自方菲的小说《针挑土》。重点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六、语言运用(18~19题)(15分)。18题虚词填空,着重考查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和层次分明的语言特点。19题考查句式变换,将长句改写为几个较短的句子。20题考查仿写,着重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考点清晰,难度适中;
七、作文(60分)。题型为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审题难度不大。从“诚信”或“面对金钱的诱惑”等角度,均符合题意。
本套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和语文素养。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试卷较好处理了考查考生基础知识与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关系,试题命制科学、规范,内容符合《考试大纲》要求。试题表述方式合理、有效,题干及设问准确、简洁。体现了平稳过渡的命题思路。
数学(文科)
点评嘉宾:昆十中数学骨干教师钱见宝
整体难度稳中有降
今年是云南省大纲教材最后一年高考,数学全国试卷(文科)的整体难度稳中有降,无偏、难、怪题出现,本套题所用知识和方法较为常规,延续以前试题格式,解答题与2010年相比较数列调整为第17题。
客观题中,前6题都是常见题,稍加计算就能作出选择,在考场上能够稳定学生情绪,让他们较快进入考试状态,达到思维的巅峰;第7、8、9、10四题涉及到一定的思维量、运算量,但仍然为常规题型;第11、12题需要学生有正确的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第13、14、15三个填空题考查二项式定理、三角函数求值、正方体中的线线角计算,第16题涉及角平分定理,注重解析几何与平面几何的结合。
主观题试题类型都是常规题,第17题是等比数列题,只要学生用方程组思想即可完成;第18题是解三角形题,利用正弦和余弦定理完成边角转化即可解答问题;第19题是概率题,背景学生容易理解,学生完成不应该有太大困难;第20题是立体几何题,以四棱锥为载体考查线面垂直证明和线面角的计算,注重与平面几何的综合,学生完成会有一定的障碍;第21题是导数,以三次函数为载体,学生易入手,第一问涉及导数的几何意义,第二问与函数的极值有关;第22题是解析几何,条件中涉及到平面向量,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计算量,完成解答有难度。
总体看来,这套试题结构是由易到难,梯度把握比较好,有利于各类考生的发展。同时,试题遵循了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的原则,彰显了时代精神,达到了平稳过渡的目的,为新课标的高考进行了良好的铺垫。
数学(理科)
点评嘉宾:昆十中数学高级教师陈岗
前八道客观题属常见题
今年数学全国试卷(理科)的整体难度稳中有降,本套题知识分布较广,延续以前试题格式,解答题基本上还是以前的固定内容。其中,第22题(2)问题型较偏,学生难以完成解答。
客观题中,前8题都是常见题,在考场上能够稳定学生情绪,让他们很快进入考试状态,第9、10、11三道题是较为综合性的试题,第12题涉及数形结合的思想。第13、14、15、16四个填空题问题不大,第15题涉及角平分定理及双曲线定义的应用,第16题为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计算,但载体为正方体,学生易完成。
主观题试题类型都是常规题。第17题考查解斜三角形,利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完成角的计算;第18题考查保险背景下的概率问题,只要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就可得到解题方法;第19题是立体几何题,常规解法和向量法都可以,但用向量法时点S坐标学生不易找出,给学生解题带来一定的难度;第20题是数列,第一问只需学生直接使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即可,第二问要用裂项相消,但使用了求和符号,可能有学生忘记了这个符号;第21题是解析几何,思路不难,有一定的计算量;第22题是导数题,第一问是不等式转化为单调性和极值问题,简单;但第二问是概率下的不等式问题,多数学生无法入手。
学生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