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天津高考文综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字版)

更新时间:2023-07-13 16:11:47文/高考志愿库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地理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地理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1I卷5至7页,共IOO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1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l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5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aB.bC.cD.d
2.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A.黄海沿岸B.台湾海峡C.海南岛周围海域D.菲律宾附近海域
【答案】
1.A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a地位于冷锋后,且等压线密集,所以应为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而b地位于气旋中心,不会出现大风天气;c地和d地等压线密集,仅出现大风天气,没有上升气流,且为偏南风,不会出现降温、雨雪天气。故选A。
2.图示黄海沿岸、台湾海峡和海南岛周围海域的等压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不会形成大的海浪;而菲律宾附近海域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风力较大,海浪较高,易出现灾害性海浪。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对天气系统类型判断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等压线的分布判断风力大小。

【名师点睛】解答本类型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冷锋的特点: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②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③冷锋坡度大。④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⑤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⑥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气旋的特点:①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②周围旋转向里符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③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判断: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风,气温降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气温升高。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
【答案】
3.C
4.A

【解析】

试题分析:

3、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故选C。

4、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剖面图判读。

【名师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读图3,回答问题。

图3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5.结合图3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图示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等向南北两侧递变,属于地带性分布规律;而水系、地形和矿产都不是沿一定方向递变。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地带分布规律理解

【名师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图4、图5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6.结合图4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图5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
7.结合图5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
6.B
7.D
【解析】
试题分析:
6.从图示中人口密度的图例分析,该市东部人口密度增加较大,人口增加较快;增加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各方向人口增加数量的多少;而全市的人口密度都增加。故选B。
7.城区面积扩大,使商业区分布更加分散;新工业区分布分散,没有向老工业区集聚;城区没有扩展到滨湖地区周围;而中部、南部道路增多,路网密度增大。故选D。

【考点定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①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②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③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④提取图示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⑤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9.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答案】
8.C
9.B
【解析】
试题分析:

8.艾比湖面积的缩小,注入淡水减少,蒸发水分增多,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坏,出现鱼类死亡,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面缩小,湖水蒸发量减少;而湖水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故选C。

9.湖泊面积萎缩主要是因灌溉用水增多,所以主要的措施应该是退耕怀林,保护水源;而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修建水库无水可储存,也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湖泊面积萎缩与水质无关。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结合西部内陆湖面积缩小,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名师点睛】因气候干燥,蒸发消耗了很多水分,含盐度便愈来愈高,潮水就会愈来愈咸,成为咸水湖。注入咸水湖的水都是淡水,而蒸发也为淡水;咸水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水资源短缺,因人口增长过快,开垦大量耕地,导致灌溉水增多,注入湖泊的水减少,这是引起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措施要控制人口数量、退耕还林还草、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6,回答下列问题。

图6
10.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6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1.在图6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10.A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10.从昼夜半球分析,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而甲地距赤道的纬度差最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A。
11.图中甲、乙两地属于上午时间,太阳位于其东南方;丙地接近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而丁地属于下午时间,太阳位于西南方。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太阳位置的日变化

【名师点睛】依据光照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所在平面,当北半球昼长夜短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北半球昼短夜长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互余;当全球昼夜平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北南两侧递减。

第II卷
12、(1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地区古都较多,这些古都大多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分布有共同特征。


(1)据图7分析,古都分布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是。这种区位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请答出两条。(10分)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实施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2)结合图8和文字材料分析,这种调整为什么能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请各答一条。(6分)
天津中心城区拥有*邓颖超纪念馆、古文化街、五大道、水上公园等旅游资源,近十年来,京、冀等地来津的游客众多,仅周邓纪念馆就接待游客达1000多万人次。
(3)从旅游资源本身的角度,说明参观周邓纪念馆人数众多的原因,请答出三条。(9分)
【答案】
(1)位于山脉东麓(位于山前冲积扇):
位于河流中游地区(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
坡度和缓(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土层深厚)。(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2)能优化钢铁工业布局(能促进钢铁产业升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利于集中防治污染(减少了污染源)。
(3)特色突出(知名度高:著名的红色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价值高(教育功能强):
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的组合、结构好(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距离近)。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示古都位置可知,位于山麓的冲积扇地区,属于河流的中游地区;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小,且便于排水;临近河流,提供充足水源;泥沙沉积形成的冲积扇,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2)向沿海布局,能充分利用廉价的海洋运输,钢铁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可以促进钢铁产业升级;企业合并,规模扩大,利于集中防治污染。
(3)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周邓纪念馆知名度高,旅游特色突出,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从集群状况分析,周邓纪念馆周围有多种旅游景点,集群状况好,组合状况好。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农业生产区位优势、工业布局变化的影响、旅游资源评价等

【名师点睛】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从地势起伏大小去分析,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发展,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水源从地表水去分析,临近河湖,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土壤从肥力高低及土层厚薄去分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和量的差异、对旅游吸引力大小进行科学分析。

13、读图,回答问题。(20分)

图9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通道。
(l)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请各答一条。(4分)

目前我国正在沿此路建设高标准公路、铁路,与缅甸境内的公路、铁路相接,以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
(2)高标准公路、铁路的建成,将给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联系带来哪些好处?请列举两条。(6分)

图9所示甲、乙两地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

地点

地震时间

震级

震源

深度

地形

状况

植被

状况

人员财产

损失

8月6日16:30

6.5级

12km

高山峡谷

稀疏

10月17日21:49

6.6级

5km

丘陵为主

茂密

(3)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8分)
【答案】
(1)自然:地形起伏相对较小(自然屏障较少:水源充足):
人文:聚落较多(人口较多;利于商贸和补给)。
(2)增加了一条通向印度洋的便捷通道(使对外联系更加快捷):
有利于加强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有利于扩大对外联系的
区域)。
(3)滑坡(崩塌:泥石流)。
A信息:高山峡谷地区:说明:山体坡度大,岩体不稳定。
B信息:植被稀疏;说明:地表松散物质裸露.容易滑落。
C信息: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说明:正值雨季,降水多。
若答滑坡,则ABC任答两条。
若答崩塌,则AB必答。
若答泥石流,则C必答,AB任答一条。
【解析】

(1)山间谷地地势起伏小,通行难度小,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沿途城市较多,所以人口较多,利于商品贸易。

(2)从对外联系便捷程度分析,交通线路的增多,会使该地对外联系更加快捷;更加有利于加强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且扩大对外联系范围。

(3)甲地位于高山峡谷,地震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滑坡及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分析,从地形分析,甲地位于高山峡谷区,坡度大,岩体不稳定;从植被条件分析,该地植被稀疏,地表物质松散,易导致滑落;从降水条件分析,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正值雨季,降水较多,易发生泥石流。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交通运输的意义、地质灾害形成原因

【名师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交通运输线的修建主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自然条件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特别是地形因素,交通运输线主要沿地势起伏和缓地带;科学技术是修建交通运输线的保障,特别是在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区,对技术水平要求高。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必备的三个条件:水体、固体碎屑物及一定的斜坡和沟;滑坡形成: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从地形地貌分析,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14、(24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0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
(1)结合图10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9分)
T岛盛产甘蔗,并建立了制糖厂,所产蔗糖多远销国外。
(2)制糖厂建在本岛而不是国外消费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什么?请答出两条。(4分)
【答案】
(1)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2)节省运输成本;减少原料损耗(劳动力成本较低;地租较低)。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T岛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多;该岛的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来自海洋,所以多地形雨;图示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甘蔗制成糖,重量大减,所以把制糖厂建在本岛,可以降低运输原料的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长距离运输甘蔗,会增加消耗;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低,地租较低。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大气降水的因素、工业区位选择。

【名师点睛】某地区降水的多少主要从大气环流形势去分析: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丰富降水;地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气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易产生降水;沿岸暖流经过会增加降水。工业区位选择主要从三种目的去分析,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环境效益,三是社会效益。从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成本中,投入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主导因素,降低主导因素的成本,是工业区位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天津高考文综试卷历史学科
第I卷选择题(44分)
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加两猿,可容一牛,用一人牵,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BCD
2.秦汉时期设置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议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思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舞蹈、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东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的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消灭封建土地私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奇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美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首列。当初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邀请,来中国投资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10.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

1987年中国大陆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开业2013年西班牙马德里街头兵马俑巡展广告灯箱
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③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一战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战后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第II卷(56分)
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公元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西晋统一王朝(280--316)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7分)
〖参考答案〗历史特征: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时期,两国都出现了法律为先导的社会变革。②公元前3世纪,两国都完成了统一。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两国都达到了强盛时期。④公元3世纪两国都经历了长达百年的内乱、统治危机以及出现了结束危机的短暂统一安定的局面。⑤公元4世纪,两国都面临着外族入侵、迁都和国家分裂。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什么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
〖参考答案〗现象:两国在几乎同一时期都处于相似的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强盛与衰落的的现象。
发现:历史轨迹看,两国都出现了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交替延续的轨迹。
变化节奏上看,长期统一与暂时分裂。
认识: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分裂中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7分)
〖参考答案〗不同:中国在6世纪实现了再次统一,而欧洲维持了分裂局面。
制度原因:古代中国从秦朝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为古代后世王朝延续,突出具有的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两大制度特点有利于统一。


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代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6分)
〖参考答案〗争执内容:中英双方商谈时双方的应处座位、方向、次序(孰为上席)。
态:天朝上国。
国内背景:政治上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经济上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与军事上的坚船炮利,对外殖民扩张。

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团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自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外交地位:被动、屈辱、不平等。
国际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阶段),加进了对中国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侵略。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顺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与尊严。
-------------摘自梅汝?《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材料三中,梅汝?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4分)
〖参考答案〗依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理应按照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顺序排列。
(4)综上,你认为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因素:国家实力、外交政策等

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老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
〖参考答案〗品德:忠信等个人美德和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
政治抱负:恢复周礼和等级秩序;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参考答案〗目的:经世致用。
意义: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之先河。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共同点:都强调了为学为人应有家国情怀,以天下苍生百姓为重。
认识:我们当今正处于实现中国梦、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当抛弃利己为己主义,要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和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精神。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历史部分)答案解析

1.B

2.D
【解析】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过大事是先由群臣商议,上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所以本题选D。A项表述与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相矛盾。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
3.A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可知,维多里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人的价值。这是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反映。本题选A。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表达的意思相反。
4.C
5.A
【解析】题中材料表述了陕、甘、蒙等地的皮毛被贩运到天津制成了皮制品销售到内地。这正是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表现。本题选A。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表述错误。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不是天津开埠后。
6.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实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字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贫农分到了土地,其实质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A、C、D项是这样做的目的和结果。所以本题选B。
7.C
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其目的是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本题选C。
9.A
【解析】题中所述“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应该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允许把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年老时应*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应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所以符合题意的应该是A项,当时的苏俄、中国都实行了开放政策。
10.D
11.B
【解析】一战初期,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他们殖民地的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实力。材料中日本的声明和演说只是为了其掩盖参战意图。所以本题选B。
12.(22分)【答案】(1)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③两者都进入了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了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
(2)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非常相似。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
(3)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现象和提炼理论的能力。历史现象通过对比两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概括出来。古代中国和罗马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非常相似。理论的认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能够从个别事件中概括出普遍规律。古代中国和罗马各时期的相似性表明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
(3)本小问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通过对比最后一个时期可以发现,中国最终从分裂走向了统一,而西罗马最终灭亡,欧洲走向分散。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题目要求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注意不要偏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最终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
13.(18分)答案】
(1)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2)屈辱的服从地位。19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4)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中“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可知,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座位次序之争。清廷官员要求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这反映了清廷官员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的突出位置是因为英国当时在进行工业革命,国力空前强盛。所以英国态度坚硬。
(2)根据材料二中“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可知看出,清朝处于屈辱的被动的外交地位。外交是国家实力的交锋。因为当时的西方主要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他们积极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而当时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因为实力对比悬殊,所以中国在外交上才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3)在国际场合争席位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梅汝?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他要求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法官次序排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这也是梅汝?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敢于斗争的主要原因。
(4)外交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各国外交都受该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还有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因素的影响。
14.(16分)阅【答案】(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知,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两方面的品质:一是注重自我修养,二是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孔子生在春秋末期,一个政治动乱、礼乐破坏的时代,他的政治抱负就是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根据材料二中“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经世致用。顾炎武对理学的空谈义理进行批判,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可知,孔子和顾炎武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个人应该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天津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直击腐败积弊、扶止祛邪,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彰显我党以“零容忍”立场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A。从严治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B.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民主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D.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
①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忐
②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
⑧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790多年前,成古思汗带领蒙古大军挥舞弯刀驰骋征战,如今他的后代用马头琴向世界传递和平之声。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内蒙古野马乐团准备了《初升的太阳》等曲日,寓意“和平就是我们的太阳”。这反映了
A。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真诚愿望
D。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近期一种方便手机自拍的“神器”??自拍杆的市场需求大量增加。深圳的一家生产企业最多时?天就能卖出三四万个,其中70?销往巴西。在巴西市场上,中国产的自拍杆因便宜好用,?度占至市场份额的99?。这段材料表明
A。供求与商品价格相互影响
B。经济全球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C.独特的技术是占有市场份额的决定性因素
D.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呈反向变动

5、根据《经济化活》知识,结合图1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
B、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C.紧缩性财政政谈足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
D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

6.湖南省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排碳大县。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该县提出创建全国“零碳县”的目标,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这种草吸收和固化二氧化碳是相等面积森林的14倍左右,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该材料说明
①环境保护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解决
②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③经济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④科技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⑧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哲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人的承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同仁堂人的良心。在这份坚守中,同仁堂从346年前的一间小药铺发展为今天享誉中外的著名企业。同仁堂的成功得益于
A。爱岗敬业,在无私奉献中创造价值
B.遵纪守法,在追求和谐中成就自我
C.艰苦奋斗,在自主创新中谋求发展
D.诚实守信,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价值

9、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足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11.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1分)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现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12分)
(2)从社会上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9分)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10分)

13、阅读材料,则答问题(10分)
我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冈体系,对杜会各领域产生着日益深远的重大影响。今年3月,“互联网+”一词被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后,国内正在不断衍生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安全”等热点话题。
如果“虹联网+政治生活”,将对我国政府的仁作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14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

材料二近日,江西省婺源县一座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大型清代古民居被某古玩商千里大挪移到广西复原重建.对这种古建筑千里“搬家”现象,有人认为,在地方财政无法支撑巨额维护费用的情况下,异地搬迁不失为一种保护方式;有人认为,古建筑离开了原先的地理环境和丈化土壤,会消解它本身蕴含的文化,是一种破坏。
(2)对这种占建筑“搬家”,请用所学知识给出支持或反对的两点理由。(要求两点理由
不能出自“思想政治”的同一必修课程)(6分)

文科综合政治部分(天津卷)【解析】
1、A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知识

2、D

考点:依法治国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知识

3、C
【解析】
试题分析:题意没涉及世界和平面临的挑战,A不符合题意排除;B本身正确,题干没提到发展,故排除;内蒙古乐团表演的曲目寓意追求和平,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此曲目表达了人民向往和平、爱好和平的愿望。C符合题意入选;题意没涉及我国的外交政策,D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C。
考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4、B

考点: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的经营

5、D
【解析】
试题分析: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正相关,而不是与财政收支,A表述错误排除;B表述绝对化,故排除;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C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D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D。
考点:财政的知识

6、B
【解析】
试题分析: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解决,①表述错误排除;市场调节有其弱点和缺陷,市场无法解决公共产品的生产问题,例如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需的公共基础设施、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项目,靠市场机制是难以解决的,保护环境应该加强宏观调控。②排除;题中“绿心速生草”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③符合题意入选;题干中“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说明了科技的采用推动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④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B。
考点: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观

7、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速度在增长,结构在升级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符合题意入选;从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体现了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引起质变,所以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②符合题意入选;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④表述错误排除。答案选A。
考点:运动和静止以及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

8、D

考点:企业经营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

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漫画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漫画说明同样塑造一个人的形象,不同的人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B符合题意入选;A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漫画的主旨和中心,故排除;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C表述错误排除;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D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B。
考点:认识和意识的知识

10、A
【解析】
试题分析:用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说明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优秀的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A符合题意入选;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文化的基础,B表述错误排除;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与题干无关排除;材料没涉及古典文化,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A。
考点:经济与文化

11.C

考点:大众传媒的知识

12.【答案】(1)(12分)
①解决*的主要矛盾,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③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确保居民就业的基础;保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④“稳增长、保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
(2)(9分)
①在市场主体方面,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②在市场体系方面,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③在宏观调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3)(10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析】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难度中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本题知识限定范围是*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可以据此回忆三个重要环节: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宏观调控。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要从三个环节角度分析如何促进就业。我们就可以从劳动者、企业的角度,各类市场的完善以及国家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确定知识限定范围是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可以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理论,比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知识。其次始终围绕设问方向分析,不能偏离主题,设问的方向是“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此政策属于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就可以考虑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此政策围绕经济发展展开的,可以考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也可以考虑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此政策关注就业,人民生活水平就可以考虑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等知识。
考点:就业、发展生产力、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上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等知识

13、【答案】(10分)
①利用互联网渠道,政府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②利用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③通过国际互联网体系有利于开展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与现实联系紧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方向是对政府工作的积极影响,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知识,政府借助互联网能更好地行使其职能,贯彻其宗旨和原则;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接受人民的监督,对科学、民主决策等都有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网体系”加强了政府和国外的联系,展示了我国政府的良好形象。
考点: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威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科学民主决策等知识

14.【答案】(15分)
(1)(9分)
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2)(6分)
答案示例一支持。理由:①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搬家”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融、创新。②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年久失修与缺乏维修费用的矛盾,这种“搬家”解决了维修费用缺乏的问题。⑧这种古建筑“搬家”的方式有利于发挥民间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弥补财政不足的缺憾。
答案示例二反对。理由;①?方水土一方文化,这种“搬家”会淡化古建筑的文化特色。②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古建筑不能离开它的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问属于认识类的文化生活试题。解答认识类的试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综合分析。本题知识限定范围是中华传统文化,可以首先回忆课本基础知识,传统文化的表现、作用、特点、态度等知识,其次要联系材料确定最终理论分析点,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题意主要分析的是春节,所以可以考虑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以及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等角度。

考点: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态度;财政、整体和部分、传统文化的继承等知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参考答案
I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1.A2.D3.C4.A5.C6.B7.D8.C9.B10.Al1.D
Ⅱ卷共3题,共56分。
12.(25分)
(1)位于山脉东麓(位于山前冲积扇):
位于河流中游地区(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
坡度和缓(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土层深厚)。(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2)能优化钢铁工业布局(能促进钢铁产业升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利于集中防治污染(减少了污染源)。
(3)特色突出(知名度高:著名的红色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价值高(教育功能强):
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的组合、结构好(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距离近)。
13.(18分)
(1)自然:地形起伏相对较小(自然屏障较少:水源充足):
人文:聚落较多(人口较多;利于商贸和补给)。
(2)增加了一条通向印度洋的便捷通道(使对外联系更加快捷):
有利于加强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有利于扩大对外联系的
区域)。
(3)滑坡(崩塌:泥石流)。
A信息:高山峡谷地区:说明:山体坡度大,岩体不稳定。
B信息:植被稀疏;说明:地表松散物质裸露.容易滑落。
C信息: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说明:正值雨季,降水多。
若答滑坡,则ABC任答两条。
若答崩塌,则AB必答。
若答泥石流,则C必答,AB任答一条。
14.(13分)
(1)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2)节省运输成本;减少原料损耗(劳动力成本较低;地租较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思想政治部分参考答案

I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1、A2、D3、C4、B5、D6、B
7、A8、D9、B10、A11、C
II卷共3题,共56分。
12.(31分)
(1)(12分)
①解决社会助于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③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确保居民就业的基础;保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④“稳增长、保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
(2)(9分)
①在市场主体方面,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不短发展壮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②在市场体系方面,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就业控制。
③在宏观调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3)(10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晶晶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3.(10分)
①利用互联网渠道,政府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②利用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③通过国家互联网体系,有利于开展政府间的国家合作;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
14.(15分)
(1)(9份)
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2)(6分)
答案示例一支持。理由:①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搬家”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一种形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融、创新。②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年久失修与缺乏维修费用的矛盾,这种“搬家”解决了维修费用缺乏的问题。③这种古建筑“搬家”的方式有利于发挥民间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弥补财政不足的缺憾。
答案示例二反对。理由: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种“搬家”会淡化古建筑的文化特色。②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古建筑不能离开它的环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参考答案

I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1.B2.D3.A4.C5.A6.B7.C8.C9.A10.D11.B

II卷共3题,共56份。
12.(22份)
(1)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
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
③两者都进入了强盛时期。
④两者都出现了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
(2)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非常相似。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来源:Z_xx_k.Com]
(3)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3.(18分)
(1)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
以天朝上国自居。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2)屈辱的服从地位。
19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
14.(16分)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天津高考文综试卷真题答案解析及点评(WORD文字版)

天津高考文综试卷难度偏低,文综试卷难度系数偏低

天津高考文综试卷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答案点评解析

天津高考文综难度解析及文综试卷答案点评(word文字版下载)

天津高考文综试卷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点评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