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西工大附中王宏哲老师:
题目在情理之中料想之外
乍看作文题,我有两个突出印象:一是情理之中,料想之外;二是功在考试,利在千秋。
情理之中是因为今年沿袭了去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料想之外是因为太接地气了,让学生思考自己日日进行的事情,而且开放度高,因学生素养差异,区分度必定好,是一道好题。
语文素养是2001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概念,是语文的灵魂,喊了15年,学生正真关注很少,如今以高考题目出现,引导效果必定难以估计,所以既能很好选拔出语文素养好的学生,又能引导天下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正道,功在千秋啊。
这道题的任务类型是做决定式任务,需要在提到的三种途径中做出抉择,选其一。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害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选其一,但在阐述道理时应通过一定文字量,与其他两条途径比较,说清自己的理由。
这道题学生熟悉,又能激发好学生的情感,一定会涌现出一批情理交融的好文章。
交大附中冯隽老师:
纠正长期存在的语文教考分离误区
今年的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阅读价值观,属于限定性材料,一改以往作文审题宽泛、文题八股的弊端,重视对学生认知思考、情感体验的调动,强调学生讲真话、谈真情。这是今年作文题的创新点。
材料中提供的三个角度,要求任选其一,审题难度缩小,每个角度学生都有话可说。课内有限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纠正长期存在的语文教学教考分离的认识误区;课外大量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深厚积累,超越课内知识的限制;社会实践角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这部大书,贴近自然、走进社会,以一己之身感受体验,强调知与行。
培养语文素养三个途径都很重要,认识各有侧重,将三者结合,谈三者关系符合高考作文对辩证思考的要求,但命题中要求三选一,可能是命题者出于对考试时间、考场作文篇幅限制的考虑。
陕师大附中江志勇老师:
题目平易近人,学生有话可说
第一眼看上去很突然,仔细想想后才发现,原来高考作文就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它考查的就是我们平时所思、所想、所为。这个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身边事。
从命题材料上讲,学生很熟悉,语文课作为母语,天天学,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甚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
从三个选项来看,课内有效学习明显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实践也是学好语文的核心法门,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学生层面讲,他们有话说,经过思考后,要有所权衡,权衡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写课内的用心学习或者写阅读、写实践都可以。
平易近人的作文最能考查学生的积累,死读书写不出好文章,真正的语文是活的,是对过往生活的省察,是万卷书,是万里路。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