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会否流于形式(三)

更新时间:2023-07-13 21:14:38文/高考志愿库

高校自主确定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高校可以“因材施招”,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问题:综合素质评价怎样保证可操作性?会不会流于形式?

  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从人大附中多年来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情况来看,此次政策设计切实避免了流于形式。如鼓励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将参与的次数、时长作为记录的内容,可操作性强。这就避免了学校在评价学生思想品德时出现大而空等问题。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政策文件已经对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作了规定。高中只要在具体评价体系的建立中,把握好每个模块所要记录的具体内容就可以确保方案的落地实施。

  此次改革会不会加重高中生负担?

  问题:高中生学习负担很重是不争的事实,门门都考的学业水平考试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除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他学科合格即可。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又必须考。改革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3科来考。应该说负担轻了。现行高考高三“算总账”,集中考6门,改革后,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3科考试安排在三年中完成,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分散压力,也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周彬: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按照等级计入高校招录体系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安心于全面发展,避免了因全面竞赛而带来的功利与短视;还可以让学生精心于自己特长学科的发展,避免了因全面竞赛对学生特长与兴趣的埋没,使得学生从费尽心思地“取长补短”转向到专心致志地“扬长避短”,从因焦虑而“投机取巧”回归到求实力而“脚踏实地”。此次规定同一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以及有更换已选考科目的机会,意味着学生将逐渐从考试的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学习实力。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