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30日(每天9:00-16:00)进行本科段志愿填报。
2020年我省继续在考生知分、知线、知位后,分两次填报高考志愿。第一次填报本科志愿(包括在提前批录取的公安、司法类院校的专科和士官生专科专业),第二次填报专科志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填报方式
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实行网上填报志愿。考生可凭本人高考报名序号和自行设置的密码登录“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平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志愿填报。网上填报志愿网址为:
1.https://gkzy.jleea.com.cn
2.https://gkzy.jleea.edu.cn
二、填报时间
1.预填报:7月24日-25日(每天9:00-16:00)。
2.本科段:7月26日-30日(每天9:00-16:00)。
3.专科段:9月13日-14日(每天9:00-16:00)。
三、批次志愿设置
我省高考按报考科类分普通类(文史、理工)、艺术类(艺术文、艺术理)、体育类(体育文、体育理)。招生录取工作分科类按批次设置顺序进行。
(一)批次设置
1.普通类录取批次为提前批、本科一批(A、B段)、本科二批(A、B段)、专科(高职)批。
军队、公安、司法、航海类等专业及部分经教育部和省招委会批准的院校和专业列入提前批录取。
2.艺术类录取批次为提前批、本科一批(A、B段)、提前专科(高职)批(A、B段)。
3.体育类录取批次为提前批、本科二批(A段)、专科(高职)批。
4.按照招生院校要求,对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及有特殊要求的专业采取单设院校代码的方式,单独作为一个院校志愿填报。
(二)院校及专业志愿设置
1.在普通类中,提前批设3个院校顺序志愿;本科一批(A段)设6个院校平行志愿;本科二批(A段)、专科(高职)批均设10个院校平行志愿;本科一批(B段)、本科二批(B段)均设5个院校平行志愿。
2.在艺术类中,提前批、本科一批(B段)、提前专科(高职)(B段)批均设3个院校顺序志愿;本科一批(A段)、提前专科(高职)(A段)批均设10个院校平行志愿。
3.在体育类中,提前批设6个院校平行志愿;本科二批(A段)、专科(高职)批设10个院校平行志愿。
4.我省各批次每个院校志愿均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
1.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单设志愿栏,列入国家专项计划批,在普通类提前批后投档录取。国家专项计划设7个院校平行志愿,设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2.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单设志愿栏,列入特殊类型招生批,在国家专项计划批后投档录取。特殊类型招生批设1个院校志愿,设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3.地方重点高校招生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单设志愿栏,列入地方专项计划批,在普通类本科一批后投档录取。地方专项计划设7个院校平行志愿,设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四)征集志愿设置
我省除特殊类型招生批外,各批次生源不足时,均实行网上征集志愿。具体设置如下:
1.普通类:提前批、本科一批(A段)、本科二批(A段)、专科(高职)批均安排2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本科一批(B段)、本科二批(B段)安排1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
2.艺术类:提前批、本科一批(A段)、提前专科(高职)(A段)批均安排3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本科一批(B段)、提前专科(高职)(B段)批均安排2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
3.体育类:提前批、本科二批(A段)、专科(高职)批均安排2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
4.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均安排2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
5.我省各批次征集志愿信息、填报时间及说明将在吉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吉林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时发布。征集志愿中填报的院校志愿数量因批次不同设定1-8个。征集志愿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批次志愿的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后续批次志愿的录取。
(五)志愿兼报有关限制和注意事项
1.考生填报志愿时,文史类考生只能填报文史类院校(专业);理工类考生只能填报理工类院校(专业)。艺术类考生既可填报艺术类院校(专业)也可对应兼报普通类(文史、理工)的院校(专业)。体育类考生既可填报体育类院校(专业)也可对应兼报普通类(文史、理工)的院校(专业)。
2.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有些志愿不能同时兼报。主要兼报限制如下:
艺术类考生只能在同一批次选择一种类别填报,不能在同一批次内既报艺术类院校(专业)志愿又报普通类院校(专业)志愿。
体育类考生只能在同一批次选择一种类别填报,不能在同一批次内既报体育类院校(专业)志愿又报普通类院校(专业)志愿。
3.考生要根据各科类各批次投档顺序慎重选择志愿(含征集志愿)兼报。同一批次兼报两个以上科类,因某一科类已被投档而导致同一批次另一科类无法再次投档录取的,相关责任由考生自负。
四、网上填报志愿有关说明
1.考生须妥善设置和保管个人密码,以免因密码外泄导致志愿信息被非法篡改。在公共场所网报时,要注意密码和个人信息保护,以免泄露。因本人原因导致密码泄露或被他人窃取,造成考生本人信息泄露、志愿信息被篡改等相关问题,后果由考生自负。
2.考生若忘记密码,本人须持准考证和身份证到高考报名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重置密码(重置密码为身份证号码加准考证号码后4位)。
3.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将按照规定的志愿填报(含征集志愿)时间准时开放和关闭。考生须按照有关操作流程,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志愿填报。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填报志愿,视为放弃填报和录取,相应责任由考生自负。
4.考生应尽早确定志愿和完成网上志愿填报操作,避免因网络即时访问流量过大导致网络不畅、网速缓慢等问题,或偶发停电、网络故障等不可预知情况,影响填报志愿。
5.为避免志愿误报和提高效率,考生可先在“志愿样表”上进行纸介质预报,确定本人意愿后再通过网报系统进行实际填报。
6.考生应保证招生录取网上填报志愿内容的真实、准确,是本人真实意愿的表达,必须是本人确认和填报。凡因他人代填、代报或本人误填等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专业、学校、城市怎么选?
拿到成绩后,志愿怎么填?从上高中开始,选大学,选专业,还是选地区,就开始成了众多学生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
老师希望你报985、211或者是能上的最好学校;
父母希望你报省内或者离家近的学校,专业一定要选最热门的;
同学希望你跟他一起复读,来年一起去最喜欢的大学;
而亲戚邻居则认为根本不用担心,反正是大学生就好。
如果你兴趣明确,有志于在某一领域发展,又考取了高分,那么填报志愿就很容易了,选择的余地非常大。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是毕业后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至于学什么,能符合兴趣更好,不那么符合也没关系。
那么,报志愿时,专业、学校、地域应该如何排列组合?
先来看看考上大学的学长学姐怎么说:
对于非一线城市的考生来说,大学选择的顺序应该是1城市2学校3专业。
以北京为例,本地孩子可以以同样分数去选择到外地上个更好的大学。但是外地考生想毕业后进入一线城市,最好的选择就是考入当地的学校。08年以后北京就已经停止外地毕业本科生的落户了,如果你不是在北京上学,建立圈子,想找工作扎根的难度就会更大。
而专业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重要,从事大学所学专业,且专业性很强工作的同学并不是多数。你未来工作机会和收入的多少更多的取决于你在哪儿上学在哪里就业。
作为出身小县城的人,大学四年虽说上的也是985、211的所谓名校,但却是在祖国大西北的一个山沟沟里结结实实待了4年,4年啊同志们,出校门几乎无人烟,夜生活基本仰头看天(数星星),而且最近的城市都在50公里开外,人生中最美好的4年,就这样“面山而过”……
如果当初去了北上广的一般重点大学,说不定眼界大开的我,早就进跨国挣大钱去了呢!选大学,决定你的四年,选好了城市,开阔的眼界让你终身受益!
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的话,我觉得还是应该选大学。
大学生待得最多的还是校园,大学的氛围和底蕴才是对大学生最直接的影响。我觉得我的大学学术氛围并不十分浓厚,虽然也有相当牛的学霸,但浸淫其中4年我的大学给我的感受就是“憨憨的”。当初填报志愿,一心想照着自己的兴趣来,所以最终决定选择了新闻学,而后结合自己的成绩与全国开设了此专业学校的录取线做了对比。
其次考虑了所在城市,当时备选有海口、南昌、杭州、济南,但是当时肤浅的我更多考虑的是生活适应程度,最后来了中部一所城市。个人感觉,大学的重要性要超过城市和专业。
报志愿就像找对象,大学,专业,城市,到底要如何抉择呢?
在详细研究了不少高校,仔细对比就业、升学方面的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学校和城市之间,第一选择城市!第二选大学,第三选专业。
02
城市比大学重要
对普通人来说,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就业,大城市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尤其是和你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还有更高的平均薪资。而在中小城市,你的专业可能连一份不错的实习都找不到。
从上图明显可以看到的是,在北方地区,北京一地独大,工作机会非常多,但是其他地区明显落后,仅有部分省会还算有机会。长三角和珠三角则不同,多个城市共同繁荣,并且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
如果再计算不同城市的平均薪酬,依然是南方普遍较高,北方普遍偏低。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以每月过万元平均薪资,牢牢占据前三。紧随其后的还是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大中城市,从杭州、温州、苏州到东莞、佛山,都以超过8千元每月的平均薪资领跑全国。
相比之下中部城市就要逊色一些,中部的多数省会如武汉、郑州、合肥的平均值均在7千元左右。
相比之下中部城市就要逊色一些,中部的多数省会如武汉、郑州、合肥的平均值均在7千元左右。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大学期间的实习也是很重要的经历,优秀的公司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500强企业中北京有183个,上海有94个,深圳有52个。在这些城市就读将有更多去大公司实习就业的机会。
你可能觉得我们把大学说的太狭隘了,好像读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挣钱一样。当然不是,大学最主要的意义仍然在于增长知识。但增长知识不是凭主观意愿就可以的,它还有一个关键影响因素??资源。
哪里的优秀大学最多?我们以“211工程”来看,北京市最多,有25所,上海有9所,南京有8所,武汉有7所,西安有6所,成都有5所,广州有4所,长沙、天津有3所。
来这些地区读书当然不只是蹭课那么简单的事,只要人多,各种活动和项目都更容易展开。地方高校之间的联合社团活动、跨校比赛到处都是。比如武汉学生成立了“武汉蹭课联盟”,分享当地各高校的讲座信息,武汉80多所高校的学生都可以去名校蹭课、听讲座、谈恋爱。
比如,武汉市的7所211高校组成了“七校联盟”,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拿到双学位证书。这一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地都已形成规模,而他们之所以能展开的最大优势就是学校多,名校多。
所以,如果你要选城市,一定要优先选择北上广,这些地方不仅集中了最多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能为你提供丰富的实习经历和更好的报酬。如果去不了这些城市,就去武汉、南京、天津这样的中东部二线城市,尽管经济水平稍逊于一线,但名校多资源就多。
03
大学比专业重要
好的学校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好的学校有更优质的资源、平台和人脉。况且现在很多大学的本科阶段实行通识教育,允许满足条件的学生转专业,也可以辅修第二学位。
所以,分数高就选985、211,能上一本就不读二本,能上本科就不读专科。
如果没有非常明确的关于大学和专业的目标,那你可以选择一所综合性大学。这不仅有助于之后进行专业调整,也会获得更好的通识教育。哈佛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在他的名著《城市的胜利》中就谈到,如果想要获得快速的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城市里。
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和扩建,离市区近的学校越来越少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离市区近的大学,也一定要选一个大学城内的大学,多所学校聚集在一起也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
中国的大学城有一半以上离市区有10公里以上的距离,兰州榆中大学城离市中心的距离甚至达到了47公里,如果要去大学城读书,优秀大学的数量和离市区的距离,一定是最重要的两项考量指标。
那种离市区特别远,周围不超过两所学校的,你最好要慎重考虑,比如到了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后你会发现,自己需要坐车一个多小时,穿越荒山和农田才能到达本部。你以为自己上的是985,结果不过是从一个农村到了另一个农村。
04
专业靠谱最重要
选专业,就是选前(钱)途。
如果你有自己非常喜欢或者擅长的专业,那就优选喜欢的。根据武汉大学的报告显示,工作不对口的毕业生中有31%是因为对专业相关工作不感兴趣。学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才更能学有所用。
如果没有的话,你可能需要注意避免一些雷区。同一份报告显示,34.5%的毕业生是因为专业对口相关工作少而从事其他行业。所以选专业时还要注意这些专业的发展前景。
一些相当好就业的专业,主要涉及到电气电子类、计算机类、机械类、土木类、经济管理类、医学类专业。
月收入前10专业类
↓↓↓
本科、高职“绿牌”专业
↓↓↓
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连续绿牌说明相关专业就业优势具有持续性。
本科、高职“红牌”专业
↓↓↓
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这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有关。红绿牌专业反映的是全国总体情况,各省区、各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
05
专业学校和地域,不可兼得咋取舍?
报志愿,专业、学校和地域三者都能兼顾、都能满意的考生实在是幸运的,但毕竟是少数人。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时满足的,究竟该怎样取舍呢?当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参考下面四个“优先原则”进行排序组合吧。
职业优先原则
✔️ 适合职业理想明确的考生
此原则最适合那些职业理想非常明确的考生。例如就是想当老师、或医生、或会计……等等,那么报志愿就应该从这一职业出发。
例如孩子的职业理想是中学英语老师,那么:
第一步,找出与这个职业直接对口的专业,即英语专业。
第二步,找出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学校太多怎么取舍?
一是用分数取舍,即重点关注自己分数有可能达到的院校,包括可上可下的大学,除此之外,与分数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学校就可以不予考虑了。
二是分类取舍,例如,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很多,类别有师范大学、外国语大学、综合性大学等,按照哪类大学毕业后更容易当上老师进行排序取舍。
如果分数能上“双一流”名牌大学的话,那么,就选你最喜欢的大学,报考与中学课程相关的专业,再努力考过教师资格证书,提高做教师的综合素质,毕业后也可以通过应聘的渠道当老师。
如果分数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属大学,甚至是二本的学校,建议报师范类,这样,离教师这个行业会更近些。
第三步,找出孩子所喜欢的未来就业或读书的城市。
第四步,通过优选,进行排列组合。职业-专业-学校-地域;或者职业-专业-地域-学校。
最后,按照高考志愿表的要求,排列出学校的顺序和每个学校第二、三、四等其他专业的顺序填表即可。
✘ 不适合职业理想不明确的考生
其实大多数考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脸谱”,那就先选择合适的专业吧。
专业优先原则
此原则最适合以下两类考生。
✔️ 专业特长明显的考生
例如,就是喜欢数学、或物理、或外语、或经济……等等。那么报志愿时就要从这些学科相关的专业出发,在分数有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排列组合。
如:专业-学校-地域-职业,再根据孩子其他方面的个人喜好,进行优选,最后,按照志愿表的要求,排列出学校的顺序和专业的顺序即可。
✔️ 高考分数较低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分数只是能考取一般应用型大学,特别是民办学院或者高职专科,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
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也就是说,当你毕业后求职找工作时,靠的就是这专业的一技之长了。
学校优先原则
此原则最适合那些专业特长不明显,什么专业都好,或什么专业都不太好的考生,其实,这样的学生是大多数。
✔️ 成绩优秀,没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成绩优秀,能上名牌大学的话,那么报志愿时就要遵循学校优先原则。因为,社会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提出,也会暗中立下这个规矩。
总之,本科是你的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倍加重视。当学校与专业不可兼得时,如果能上名校,专业可不必太纠结。请认真思考以下这三个问题,之后你就会明白。
第一,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
第二,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
第三,你确定你喜欢学什么、干什么了吗?
这一切,上大学和工作后都还存在很大的变数。
✔️ 成绩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这样的考生,什么学科成绩都不突出,没有最强的,也没有最差的。往往什么专业都可以,那就把学校放在首位吧。
地域优先原则
如果你在职业、专业、学校等方面都没有特殊要求,那就地域优先吧。
在哪里上大学真的很重要!无论是文化底蕴,经济活力、政治视野、同学人脉、还是就业机会,大学四年绝对会影响你的一生。
难怪莘莘学子对自己理想大学的所在地都有惊人相似的排序:
首先是北、上、广、深等国际大都市;
其次是直辖市、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以及非省会的如厦门、青岛等国内中心城市,还有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三是不发达的地区的省会城市及沿海地区的非省会城市;
最后才是不发达地区的非省会中心城市。
每个考生对大学所在地都要认真对待,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