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午10点,江苏省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召开,面向社会公布我省高考改革新方案。综合各方消息,我市大市区几所知名中学的校长、老师发表了他们对于高考改革新方案的看法。
高考新政
2018年秋季高一新生启动,2021年高考实施
教育部明确我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为2018年,并要求于2018年6月底前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根据这一要求,我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应该是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起开始启用,在2021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实施。
英语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
江苏新高考各科目分值还在制定中,和浙江总分700多分接近。
江苏省新高考英语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笔试怎么考,还要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及先行改革省份的试行情况综合制定。
体现国家要求,具有江苏特色
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是严格遵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节点和制度框架内,结合我省省情和教育实际,并在总结以往高考改革经验、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制完成的,力求体现国家要求,具有江苏特色。
改革实施方案包括1个整体方案和5个具体方案
整体方案是《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一个整体方案和5个具体方案。
具体方案包括: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等5个方案。
选考科目由“6选2”调整为“6选3”
在高考科目设置方面,和现行高考方案相比,我省普通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
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学业水平测试同一科目可参加两次考试
在改进考试形式和内容方面,和现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相比,我省将开齐开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13门科目均列入必考科目范围,我省考生在高中期间可以享受同一必考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
实施招收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
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方面,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做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要求,我省实施了招收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确定了实施区域。
今年起,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在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方面,严格执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关于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要求,自起,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的考生加分政策;自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综合素质评价拓展为六个部分
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我省将国家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拓展为: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水平与课程修习、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审美素养与艺术特长、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等六个部分。
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在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方面,我省将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省招委会各成员单位的考试招生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分工协作机制,完善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盐城老师怎么看
考生有了选择的权利
朱俊江苏省盐城中学副校长
现在我们施行的是2008年的“3+2”高考方案。这个方案有一个缺陷,就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历史和物理成为必选科目。一般是选历史搭一门科目,或者选择物理搭一门科目。这也就形成了文理科的区别。
新的高考改革“3+3”方案,突破了这层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我们统计了一下,“6选3”可以有十八种搭配组合。这样选择权就到了学生手里。
另一方面,随着新方案的公布,分值肯定不会还是480分,估计会上升。分值上升了,相应的风险就小了,对于考生来说,也公平一些。此外,英语口语和听力一年两考的变化,也符合实际需求。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新的方案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第一个,就是各学校面临“跑班”和“分层”的压力。因为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选择,那么“跑班”上选修课,将成为常态。不同的学生水平也不相同,为了教学更有效果,有条件的学校还会选择“分层”这种做法,把水平相近的学生组合起来,配备相应的教师因材施教。但这样一来,学校的压力就更大了。
其实,最麻烦的还不是盐城中学这样的学校,而是那些三星级以下的高中。由于种种原因,它们的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软硬件都很吃紧,如何跟上这轮高考改革,成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大的悬念是如何录取
薛正鸿亭湖高级中学副校长
这次高考改革方案公布的时间是符合高中教学规律的。高中三年一个循环、一个周期,2018年实施的话,对整个教学工作是个起点,因为教学工作的起点肯定是以教学大纲来做的,这个公布的时间合乎正常的教学规律。
高考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反过来,素质教育又要求高考的改革。高考改革方案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过去的考三门算总分,变成了现在的六门,这样更加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对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选三门计入总分,学校对教师的配备是否能跟得上学生选修的要求。
以前的高考是“3+2”,2是ABCD,确保能考到相应等级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就有点松懈,但是现在一旦计入总分的话,学生对待这三门的态度肯定就不一样了。
现在最大的悬念是高考最后的分数是总分进线、分科录取,还是总分进线、总分录取,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可能是总分进线、分科录取。
根据现在公布的这个方案,没有特殊情况,学生应该在高二就要选科了,但是高校招生计划现在是在高三第二学期才发布,这也是个问题。这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突出文理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
王乃宁盐城市第一中学校长
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仍然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其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种相对稳定的做法不仅有利于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和家长准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策略。
新方案的最大调整就是把选修科目从原来的“6选2”模式变为“6选3”模式,取消了物理和历史学科的必选地位。这一调整从政策层面看符合党和国家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从学生层面看,学生的选择性大大增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所学科目,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从教师层面看,新方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走班制的推行,可以这么说,谁的课堂有活力、谁的课堂能出高分、谁的课堂效益高,就会有更多的学生选他的课。
新方案以高考这一强有力的杠杆推动学校开足开齐各类课程。根据新方案要求,学校必须首先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同时,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不仅数量要多,让学生获得充分的选择机会,而且质量要高,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选修真正能够开阔视野,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江苏高考改革进程
1999年:“3+2”模式
这个方案从1994年延续至1999年,文科生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学。
2000年-2001年:“3+小综合”
文科生除了考语、数、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除语、数、外三科外,还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2年:“3+大综合”
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该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但模式要求学生同时学习9门高考科目,负担很重。
2003年-2007年:“3+1+1”
此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的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可以选择。
2008年至今: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统考科目只有3门,即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只有480分(含40分附加分),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于高二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测试,高三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科目测试,必测、选测等级会影响考生的普通类高校报考资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达到具体学校等级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