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0371-67781096,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教务处岗位设置
(一)综合科 67781096
岗位职责:
1、各类公文的处理、催办和归档;
2、教务处印章使用与保管;
3、来人来访接待、校内外联络;
4、本科毕业证明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的办理;
5、处理日常性行政事务工作。
(二)学籍管理科 67780157
岗位职责:
1、学生信息与开课信息的统计与整理;
2、学生成绩管理、成绩分析;
3、学籍处理;
4、办理普通本科生英文成绩单;
5、新生资格审核、电子注册、学生数据统计报表;
6、审核学生补考、重修、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
7、毕业生毕业及学士学位资格审核、学历认证;
8、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辅修证书的管理;
9、管理辅修、双学位工作;
10、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
11、收集整理与教学评估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三)考务管理科 67781717
岗位职责:
1、负责组织、实施考试内容、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2、全校本科生课程考试考场安排。组织安排期末、补考、缓考和重修考试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公修课程考试试题排版、印刷、装订以及封装工作;负责考试管理与试卷的保密工作;负责对各类考试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和总结;
3、负责新生入学测试,英语和计算机分级教学考试组织安排;
4、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及考务工作;
5、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考试实施工作;
6、全国大学英语竞赛报名及考务工作;
7、各类考试成绩及证书合格证发放工作;
8、收集整理与教学评估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四)教学运行管理科 67781718
岗位职责:
1、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下达教学任务
2、按照教学执行计划安排课程;
3、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制订校历;
4、收集整理与教学评估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5、建立教学运行信息库,统计与整理任课教师信息及课程信息;
6、统计理论教学工作量;
7、统一调配全校教室,并负责办理调、停课及临时使用教室工作;
(五)信息管理科 67781096
岗位职责:
1、有关文件、通知的起草、打印、校对、分发;
2、负责协作办公系统、校长信箱等的维护及相关管理工作;
3、教学信息与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报;
4、负责勤工助学管理工作;
5、进修生事务性管理工作。
(六)教学研究管理科 67783157
岗位职责
1、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2、教学成果的培育、管理、鉴定和推广;
3、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
4、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修订及执行管理;
5、教学优秀奖的评选和教师讲课比赛的组织与实施;
6、本科教学工程教学名师的评选与申报;
7、“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与推进。
(七)质量监控与保障科 67781092
岗位职责:
1、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的协调与管理;
2、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信息员工作的协调与管理;
3、教学检查组织安排与总结报告的撰写;
4、质量工程(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组织评选、申报与管理;
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
6、评教、评学的组织与管理;
7、各类评奖(高教研究成果、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多媒体软件大赛)的组织申报。
(八)素质教育办公室 67781093
岗位职责
1、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及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
2、校级公共基础平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3、大型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4、文化素质教育宣传与网站建设工作;
5、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工作;
6、负责质量工程方面特色专业建设及新专业组织申报工作;
7、新开课程管理工作。
(九)艺术教育中心 67781093
岗位职责:
1、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协调与管理;
2、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3、公共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协调工作;
4、公共艺术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
(十)实验教学管理科 67783258
岗位职责:
1、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
2、实验教学环节的组织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
3、实验教学改革及本科教学工程实验环节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4、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维护及实验室各类信息收集、整理与上报;
5、实验教学工作量的核算。
(十一)实习实训管理科 67783258
岗位职责:
1、实习各环节的组织与协调;
2、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
3、普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
4、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5、实践教学研究。
(十二)教材管理科 67781659
岗位职责;
1、负责每学期学生及教师网上选定教材的提交审核、数据修改、汇总并形成该学期的教材征订计划;
2、与出版社核对实际发书数据并按实际数据与出版社完成结算;
3、完成学生个人数据导入,每学期教材费用使用情况的网络结算;
4、办理学生退学、转换专业、休学等有关教材方面的手续;
5、每学年对新生使用学校自主选定教材网络操作使用方法进行培训;
6、负责毕业学生教材费用的核对、催缴或清退结算;
7、维护教材管理网络系统及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8、组织校级优秀教材的评选,组织进行国家级或省级优秀教材的申报推荐工作。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6100余亩,主校区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主校区南校园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主校区北校园位于郑州市文化路97号,主校区东校园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主校区西校园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57号;洛阳校区位于洛阳市周山大道6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7万余人、研究生2.4万余人,以及来自103个国家的留学生2700余人。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校党委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区域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原名郑州工学院,1996年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是原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等13个ESI全球前1%学科,其中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学术机构排名列全球第433位、国内高校第30位。学校有3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专任教师(含专职科研)44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奖励计划”入选者2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7人,教授78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1.8%,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担任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担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地下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担任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国际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担任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商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等执教我校。
学校校本部现有55个院系,118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通过国家级认证专业1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3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获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高校。学校被评选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94载,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百余万校友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形成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
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定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地下工程灾变防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拥有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学校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第一批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组成单位。牵头或参与建设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嵩山实验室、龙门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6家省实验室。拥有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组建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军民融合研究院等校级直属科研机构。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180项。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439项。学校在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
与美国、英国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71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先后加入北京谱仪(BESIII)国际合作组、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国际合作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合作组、太极计划、高能物理(Belle II)国际合作组等大科学装置和国际合作组织。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和普拉特维尔分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印度、格鲁吉亚设立孔子学院,在美国设立孔子课堂。学校是“中俄语言文化高校联盟”创始成员,“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发起成员,“中俄医科高校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成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作为首批地方高校入选“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拥有微纳成型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癌症化学预防、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电子材料与系统等6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应用、癌症化学预防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河南省首批由高校主导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郑大工程与技术服务品牌,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成为河南民用建筑行业的领先企业。推进附属医院集团化发展,12家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40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45个,开放床位3.6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
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意志。进入第二个一流建设周期,郑州大学将扎实推进实施《国家创新高地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全力推进三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扎根中原大地,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人才支撑、科技支持作用,为实现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