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难度预测,今年北京高考难吗

更新时间:2023-07-12 00:43:57文/高考志愿库

本文汇集了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市各大重要教育媒体关于高三最后100天冲刺的备考建议,13位教师都是重量级的名师和专家,对于高三考生乃至高一、高二考生,甚至初中生,都非常重要。全文信息丰富,内容详实,字里行间无不隐藏着高考专家丰富的备考经验,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全文较长,请耐心阅读。

文章来源:北京考试报、教育面对面RBC、首都教育等

近些年北京高考试题特色

1、北京高考试题体现国际化、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北京高考试题传递正能量,凸显育人理念。应该说非常大气。

2、体现试卷的整体性设计。每一个知识板块之间的关联,包括每一道题目之间科学上的联系。要求学生复习备考时要对整个知识的结构有一个相互关联的认识,整体性的理解。

3、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认为2017年的高考要和保持一个连续性、稳定性。理科文科难度保持一致。

4、北京试题考察内容更加宽泛。北京试题在命题时候还力图追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考试负担,让学生少背多想多用。

5、阅读量大幅度增加。高考各个学科的阅读量都有所增加,还体现出图文并茂。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试题中看到了很多科普阅读的内容,这些内容就不仅限于语文的微写作。

6、北京试题增加了实验探究性。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的试题中都非常重视试验探究,内容分析的考查。在实验探究性上创新型的试题在全国确实开了一个先例!

7、北京试题力图体现对高中教学的正导向作用。使学生能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试题对于科学的思想方法,长期的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灵活应用,甚至包括实践性、程序性、策略性的知识都有所考察。

8、非常好地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这是高考命题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

北京高考考查方向和趋势

立德树人,体现*

教育部提出,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具体来说,北京的试题在体现一点四面的落脚点有三个:一是传统文化,二是民族自信,三是红色经典。“*”有三个层面,国家层面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教育教学中以及各学科考试中体现*,不只是在语文、政治、历史学科。

对学科知识整体结构的考查

高考毕竟是一个选拔性考试,它要对一个同学高中3年甚至中学6年,甚至从小学到高中12年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考查。学科核心知识我认为有两个方向。以化学学科为例,一个维度是化学学科的“原理性知识”,如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电理平衡理论,电化学理论,能量理论。还有一个维度是“陈述性知识”,如无机元素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知识。作为考生要把每一个学科它的知识结构搞得非常清晰。

在真实情景中,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高考坚持以能力立意,我认为在全国近十份的试题中注重以能力立意这方面北京的试题做的还是非常好的。化学学科的能力主要包括三大能力,第一个能力获取整合应用信息的能力。第二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第三个试验与探究的能力。数学学科能力有六项。基础运算求解能力,发展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

“总”复习也要有重点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师邢玉英:

1

梳理考点,注意变化

通过研读《考试说明》,考生要梳理考点,知道考什么知识、考什么能力、以怎样的方式考查等。因此,考生还要认真研究参考样题,特别注意今年《考试说明》与往年的变化。

2

打通板块,学会归类

考生可以将古典诗歌与文学作品阅读这两大板块打通,也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打通。比如利用文言文阅读文本和文学作品文本训练提炼观点的能力、分析利用材料的能力。

3

熟悉题型,总结规律

近几年北京高考变化较大,考生至少要对近两年的试题进行反复训练,以此熟悉新题型、把握新考点、掌握解题法。特别要在读懂文本、审视题目、解题思路等方面总结方法和规律。

4

保温训练,针对性强

“行百里者半九十。”高三后期的保温训练至关重要。考生复习要有针对性,主要针对个人薄弱且有提升空间的点。比如作文的结构存在问题,那就安排每周编一次作文提纲。

5

阅读名著,要有重点

2017年高考主要考查六部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考生要重点阅读:首先对这些名著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题等要非常熟悉;其次要重读这些作品的重要章节,比如《红楼梦》前五回,尤其第五回预示了很多人物的命运。

盛志武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北京市中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长期参与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指导和研究工作

2017年高考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6部名著纳入必考范围,经典阅读考察学生哪些素养?

盛志武:应该说素养的考查还是多层次的,从语言、思维、审美到文化,是比较全面的。具体到经典名著的阅读,《考试说明》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解读,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转述,可以总结出来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了解。就是要知道、了解这个经典名著的基本内容。比如,你读了《老人与海》,你知道有个叫圣地亚哥的老者,他历尽千辛万苦捕了一条大鱼,最后这个鱼又被鲨鱼吃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人物和故事你要了解。

第二个关键词:理解。不仅仅是知道、了解这个故事,还要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即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精神、作家借以表达的思考。

比如《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第三个关键词:认识。我们要有自己的体会,对作品的内蕴有自己的思考。

《老人与海》中的这个老人历尽艰辛展现了一种让人震撼的精神,但是最后他只带回了一副鱼的骨架。以至于后面的游客误认为那个鱼架是鲨鱼的。你曾经的奋斗似乎并没有收获到什么,曾经奋斗历程不被人所知,那这样的奋斗究竟有没有价值?你怎么看这样一个奋斗的历程呢?

语文《考试说明》49题、60题和66题,这三个题的题型无论是从题型还是内容上,是以前《考试说明》上没有涉及过的,是不是为名著考查而设定的?

《考试说明》第49题、第60题和第66题,应该说是指明了考试的命题形式。当然它只是样题,不排除还有别的可能性,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可能这三种形式是比较突出的,这几道样题一定是为名著考查所设定的。

针对今年必考的6部作品会如何出题呢?

《考试说明》说得很清楚,考查的是学生对于作品的整体把握。所谓的整体把握就是希望学生对这个作品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而不会去局限于那些很琐碎的细节。

语文阅读能力要求提升后,语文学科的题型设计将会有哪些变化?

北京语文卷就题型而言,出现比较大的一个变化是。、这两年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2017年应该还会保持这样一个稳定性。主要变化就是名著阅读上,而名著阅读的题型就是通过这三个样题来体现的。

北京现在高考作文的命制和阅卷要求已经打破那种宿构或者是套作的趋势,这样的话,学生们平时备的一些素材和范文是不是就用不到里面去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首先我们是非常不提倡宿构和套做。因为这不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科素质的提升也没有什么好处。那这样的话我还需要准备范文和素材吗?我的回答是一定要准备,必须准备。关键在于准备的目的,你是准备好了到考场上去背、去套做呢,还是把它变成你写作的营养?如果是第二种的话我觉得就可以了。

准备素材和范文有什么用?

第一个是备例子,在我考场上面临一个新的作文题,我写作的时候需要借助例子,这时平时准备的素材是有用的。

第二是备思维:我们在准备一个素材的时候,不是把这个事件背下来,而是要思考这个事件背后阐述了什么道理,由这个现象到道理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而我们的语文的作文的议论文考查的核心就在这里。所以平时准备素材、养成挖掘素材的习惯,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

第三是备想法:面对一个社会现象、社会热点,那大家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在讨论完了之后,我们会发现有一个想法可能比较新颖、比较深刻,对我有启发,那这样的东西是写作很好的一个营养了。

第四是备写法:我准备一篇范文,也许发现这样的谋篇布局对于我而言是最擅长的。那这样的对于写法的准备当然是有用的了。

作文是重头戏,分数占比最高,也是要考察学生多年积累的。百天内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

盛志武:我觉得是肯定有的,作文这个事情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因为它是分值很高的,也是区分度比较明显的一道题。在最后的百天里面,至少每周你要在作文上做相应的工作。那怎么做呢?比如说备素材,包括备范文。至于有的同学提到的说我们以前的积累现在有没有用?我觉得那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第一个需要我们做的是梳理,就是我们以前积累过哪些东西?我们把它列出来,看哪些东西现在我有新的认识,或者把它分门别类,归纳出一些类似专题的东西。

第二个是激活,梳理完了,有了这样一些事实之后,我有没有新的想法、新的体会?可以重新思考和激活,这些东西都可以变成我们考场写作时很好的财富。

除了作文分数五十分不变之外,其他几个模块的分数的前面都加了一个字“约”,是否可以推测是对名著考查的分值做了预估,或者做了一个范围调整?

盛志武:从《考试说明》来看,它对名著阅读的分值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我们从两个地方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第一,在微写作上,微写作是10分,今年加了一个“约”字,变成“约10分”。而我们又看到名著样题第66题,就是通过微写作形式来考查名著阅读的,可见第66题的分值约为10分。第二,从《考试说明》所给的第49、60、66这三个样题来看,其形式大致分别相当于以往的阅读延伸题、人物形象分析题、微写作题,其中第60题还是两个小问题的组合;以往的这三种题型的分值大约在8至10分。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名著阅读的分值应该是在10分左右,大概是8到10分的样子。

数学

基础巩固与试题分析纵横交错

北京市和平街一中教师李平、潘小芳:

1

注重基础

通过对《考试说明》、参考样题及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考生要明确主干知识??知道考什么、熟悉常见题型??一般怎么考、掌握解题策略??基本方法是什么。在第一轮知识“点点清”的复习基础上,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及交汇,结合《考试说明》将每一板块的基本知识、基本应用、基本方法用思维导图串联起来内化成网络。

2

注重能力

考生尤其要注重审题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的强化和提高。审题要审三遍:第一遍通看试题,初步了解题意,明确考点。第二遍精读题目,仔细理解题目中各条件的含义,定位关键字并挖掘隐含条件,拟定解题策略。第三遍,重审关键词,完善解题策略。考生在做解答题时要注意答题规范,切忌跳步,始终关注条件,比如函数定义域等,关键步骤可重复计算。

3

重视反思

针对典型习题,考生要明确考点、分析对错原因并优化解题策略,学会合理运用图像法、特值法等技巧,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度。把握基本方法进行多题归一,拓展思维进行一题多解。考生可结合几次检测进行分知识、分题型的横向对比,找到薄弱的知识板块,重点击破有效弥补;结合自身情况对套卷进行纵向分析,关注答题顺序、时间分配以优化答题策略。

张鹤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北京市正高级教师、北京市数学学科特级教师,著有《分享数学智慧的人》和《数学教学的逻辑?基于数学本质的分析》两部专著

学生高三数学复习的定位,定在哪儿?

张鹤:数学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考查学生思维的,是磨炼学生思维的一门学科。中学阶段的数学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及其重要,及其具有价值。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包括高考考查学生的数学是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复习定位,首先是定位在知识上,如果知识不清楚的话,你的复习是没有基础的。但是这个知识的复习不是死记硬背,特别是对于一些文科的考生来说,不能这个把数学的学习变成是记结论、记题型、记解法,这样的复习只能是越复习越僵化,自己的思维打不开。实际上思维不是记与不记的问题,而是你想问题多,还是想问题少的问题。假如说我们到了最后这个阶段,陷入到把之前的复习的成果都要采取记忆的方式固化下来的话,这种做题“保温”的模式是一个低效的复习。甚至有的时候考生在考前十二天,就不学了,要放松,这一放松的话其实对思维是不利的。等到考场的时候你再能紧张起来就已经很吃力了,所以只要是高考还没有开始,我们都要保持一个比较活跃的思维状态,总是要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不分文科、理科,都要注重这个学科本质。

作为学生应考来说,思维能力提高的途径是什么呢?

我们做了这么多题的目的,实际上是要通过做题来找到学科的思维方法,通过做题找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我的一个观点是:到了高三的最后阶段,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越少越好。这个方法应该是本质的,而不是形式的。所以当我们对每一个单元的复习之后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学生就有信心参加这个高考了;如果越做题似乎问题还越多,最觉得有很多题没有做,匆匆忙忙去参加高考,这样就表明这个考生对于复习的理解认识还不够准确。换句话说,就是做了很多题目却没有注意提炼,没有提炼思维方法,没有提炼研究问题的方法。

建议考生们在最后一百天一定要不能盲目地做题,应该一边做题、一边回顾自己第一阶段复习的效果,特别是要反思我有没有找到“函数的思维方法”、“解析几何的思维方法”,一定要找这个一般方法,我们才能满怀信心地去参加高考。

高三最后阶段的数学复习如何侧重?

“查漏补缺”不是从知识的角度去考虑哪些讲了,哪些没讲的问题。而是关注最核心的知识、最核心的思维、最核心的分发。

我经常问学生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什么叫奇函数?同学们通常会怎么回答我呢?

有这样两个答案: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我再问,就是f(-x)=-f(x),这是奇函数概念下的两个结论。一个是图象特征,一个是符号语言。这两个东西学生说出来,说对了。这是因为经过长期的复习,他记下来了。

但是他还不会思维,他不会用函数的思维理解这个概念。正确的回答应该是什么呢???这实际上是符合函数思维的,应该是自变量取了和为零的两个值的时候,也就是相反数的时候,对应的函数值相反。

所以如果我们在最后的这个阶段,还不关注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只是埋头做题,那就有可能在最后的一百天的复习中丧失了最佳的提高自己思维能力的机会了。

一定要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提炼。还是拿函数为例,假如说解决函数的问题有5个方法。他不去提炼,一个一个去试,等到试到第5个方法也解不了的时候就放弃了,因为他没招了。其实,这5个方法也许从本质上是一个方法,但是在复习的时候你没有注意到。

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呢?当你拿到函数解析式,你不用给它做分类。只要给我不管是含了字母、带参数的,还是一个简单的函数解析式,我都要研究它的性质,然后把它的示意图画出来,这就是把我的研究对象搞清楚了,所以围绕这个函数设计的任何问题都有办法解决。

可我们现在的学生,很多时候题看一眼马上就要到结论那算去了,对于函数本身的理解很片面,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到解题的思路。所以解题的方法怎么来的?哪来的呢?你要把你的研究对象研究透了。希望考生在最后一百天,一定要明确梳理它的一般研究方法是什么,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应该是怎么研究?做题没有提炼,复习就是欠缺东西的。

英语

实现从“学”到“用”的转化

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教师魏玉杰:

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考生要实现从语言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把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1

落实基础知识、词汇和语法复习

词汇复习:对照高考考纲词汇自查,整理出其中重难点词汇和常用词汇,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

语法复习:语法复习重点要放在高考必考的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复合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虚拟语气与情态动词等上面。

2

按照高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

注重听力能力的训练与提高。除坚持每天泛听外,考生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听力实战训练。做听力一定要进入状态,不能过于放松,在练习中培养全神贯注、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得阅读者得天下。”高考阅读题材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新闻报导、文化教育、史地知识、科普作品等,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内容的广泛性,了解各类文章的特点。积累足够的阅读量才能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关于书面表达,考生要重视写作的积累和模拟,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欣赏语言的机会,要背、要写、要改、要问,反复锤炼写作水平,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得分点,但是切忌使用所谓万能句式和万能模板。

3

综合训练提升解题速度和能力

重视近几年高考试题。做题时,考生首先要注意把控时间,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提前五分钟完成,留有检查的余地;其次要总结各部分得分情况,了解自己的强弱项;最后要留意出题点,揣摩不同内容出题人的着眼点在哪里,做到知己知彼。

物理

抓住基础题,稳拿78分

北京市顺义区第二中学教师汪洋:

学科复习进入第二轮,考生要点亮知识盲点,争取拿到全部基础题分数。

以教材结构为基础,考生可通过对重点知识的复习强化物理方法。第二轮复习的是重点考试内容,考生要紧跟老师的节奏,力争在基础题上拿满分。

在理综三科里,物理学科虽有难度,却是容易得分的。在一些计算题中,考生只要写出正确的公式就能得到6分。实际上,紧跟老师节奏,物理稳拿78分很容易。这其中包括6道基础选择题,实验题中的14分基础题,第1道计算题全题和第2、3道计算题的第(1)问。进入考前百天复习,考生不妨多进行这些基础题的练习,可从往年试题或各区模拟试题中寻找练习素材。

高考越来越重视考生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在特殊情境下对于知识的提取。许多考生做难题的实力充足,但对灵活的情景题却很难拿分。这需要考生读懂题意,绕过题目表面,发掘深层的物理内涵。读懂之后,所谓的“新题”也不过是练过的题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有余力的考生从现在起可以进行时间练习。隔两天做一整套试题,时间充足者可以一天一套。考生千万不要单做物理题,一定要做理综全套题,这样才有利于把握考试时间。考生要保证在练习时掐表计时,所有题目在2小时内做完,其中选择题要保证在35至40分钟之内做完,这样才能留下半小时填涂机读卡。

(本报记者孙梦莹)

化学

填好失分表格补漏有的放矢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师李鹏举:

面对接下来的复习,考生的主要任务是强化训练与查漏补缺。通过大量的训练,考生要发现不足,找出薄弱环节,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应试能力。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备考?

1

诊断问题,有的放矢

通过考试、统练和作业,考生要总结知识漏洞和能力欠缺之处,每次考后至少从以下三个维度分析并认真记录。通过记录,考生会清晰地发现自己的盲点和薄弱环节,从而在有限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补强。

题型失分分析

知识板块失分分析

心理和习惯因素失分分析

①选择题失()分

①化学与生活失()分

①审题不到位失()分

②有机推断与合成失()分

②有机失()分:

有机选择()

推断与合成()

②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失()分

③概念理论失()分

③概念理论失()分:

物质的量()

氧化还原()

离子反应()

周期律()

反应热()

电化学()

速率平衡()

电解质溶液()

③文字描述不到位失()分

④工业流程失()分

④元素化合物失()分:

金属()

非金属()


⑤实验探究失()分

⑤实验失()分:

基本仪器与操作()

分离提纯()

教材实验原型及改编()

实验探究()


2

回归教材,归纳总结

找出薄弱环节,考生要重点阅读教材中对应的章节。教材中装置图、实验操作的文字描述及配有实景照片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再次梳理,考生要弄清内涵,参考《考试说明》中的知识框架,使知识点间的脉络清晰,用理解记忆代替机械记忆。考生还要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

3

细心审题,平和心态

在平常做题及模拟考试时,一定要注意训练审题能力,挖掘隐蔽条件。同时每次进行化学训练时,要做到心态平和,耐心细致,挖掘潜力,准确作答。

生物

专题复习突出核心知识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师李世赏:

如何高效备考大幅提升成绩?

1

进行专题复习,提升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运用。

考生可按知识、题型、能力等分类进行专题复习。

(1)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间的横纵联系,为综合运用打好基础。通过练习、纠错、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核心考点做到准确并全面掌握。

(2)提升不同类型试题的答题技巧,尤其是对高频考点、易错考点的解题技巧。如细胞结构、光合与呼吸、减数分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转录和翻译、免疫调节、反馈调节、PCR等。

(3)重视能力提升。比如“实验与探究能力”:①要明确实验目的(要做什么)、实验步骤(怎么做)、实验结果(看到什么)、实验结论(得到什么)等实验探究环节。②要知道怎么获取和分析实验结果(注意获取数据时重点把握数据变化的趋势,兼顾全面和准确);怎样书写结论(包括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

全面研读教材,认真研读高考试题。

考生研读教材,第一要关注书中黑体字内容,这是核心主干知识,也是考试中的得分点;第二要关注课本中的图、表、资料卡、旁侧栏中的问题;第三要关注科学史材料,其可作为高考出题的背景资料。此外,关注2017年考试说明中的新变化: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比如:①怎么设问、②设问类型、③设问的变化趋势、④怎么答才能得高分、⑤容易发生的错误有哪些……考生可对近几年高考试题进行对比分析。例如,近几年遗传题的侧重点在遗传定律、减数分裂、交叉互换、基因与性状、变异等;近两年加大了对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推断,开放性加大,对考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

提升答题的规范性、技巧性,为高考获取高分助力。

①考生要重视答题规范性。比如:不写错别字、生物学专业术语不简写、错写、改写。

②统筹安排理综考试的答题时间、顺序,争取实现分数最大化。坚持先易后难原则,且不要在某一道题上花费大量时间。

历史

构建知识结构,做好试题分析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教研组组长张建维:

高考复习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考生要构建知识结构、夯实基础,加强练习、做好试题分析。

1

构建知识结构,夯实基础

第一,依据《考试说明》,结合教材内容来构建知识结构。《考试说明》明确了考试范围和知识要点,考生要结合教材将其细化,理清知识点间的关联。

第二,识记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灵活运用其解决问题。做好知识储备,考生要持之以恒反复记忆。识记重大历史事件时,要关注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大致过程,认识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第三,回归教材、查漏补缺。经过平时练习和模拟考试,考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这时就要回归教材。

第四,关注时事。考生要特别关注热点事件和话题,将其与历史知识相结合,了解问题的历史之源,站在历史学科的角度进行阐释。

2

加强练习,做好试题分析

考生要加强习题练习,提升做题能力。习题要精选,其主要来源是往年高考试题。这能帮助考生熟悉命题方向与方法,使考生面对高考时更得心应手。考生还要重视各区模拟试题,这些试题也十分贴近高考。切忌做怪题、偏题和难题,那既不符合高考命题特点,也可能打击考生自信。

能力提升不会一蹴而就。考生练习要从易到难,不要急于求成。考生还要进行限时训练。考试时间是有限的。为更好地应对高考,考生要把握好做题节奏。

高考前,各区还会进行2到3次模考。考生不仅要认真准备,更重要的是在考后从知识、能力及做题节奏等方面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本报特约记者刘婧)

地理

精选专题吃透往年试题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师张丽丽:

高考即将进入考前百天倒计时,学生在学习上更应有计划、有章法。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已完成了一轮复习,地理知识网络已初步形成,常规解题方法已基本掌握,但与理想成绩仍有一定差距,接下来要高效备考。

学生要认真分析考试范围,研究每一道样题所考查的知识、设问的角度和考核的能力,这个阶段,要精选专题,查缺补漏、突出重点,要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对主干知识用专题形式进行横向、纵向梳理。学生要关注高频考点,如地理概念、原理、成因特征、分布规律、形成过程等。

“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是地理试题分析的“敲门砖”。学生在复习中可单列图表专题,也可将图表融入各自然、人文专题,尽可能图文结合、图图叠加、图像变化,通过分析图中信息与题目要求的联系寻找答题方法和规律。

高考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一套试题,为加快答题速度,提高答题质量,学生要对经典题型、高考真题反复练习。做题时审题是关键,学生要快速、认真地解读题中每一幅图、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数字、符号,尽快提取有效信息,进行信息加工和整理,调动地理原理去分析和论证,用规范、简洁的语言描述、阐释。选择题要注意因果关系,率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综合题多是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多角度多层面设问,学生作答时要围绕“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一解题思路训练思维过程,做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同时,学生在做题时要给自己限时,一套高考文综题的答题时间是2个半小时,做一套地理题的时间要限定在50分钟之内。

高考试题中新的情景、材料都源于课本和生活,学生备考时要关注时事热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尤其是国家政策变化、科技大进步、生态建设等方面,养成从地理视角去分析时事的思维习惯。

(本报记者许卉)

政治

百天计划分阶段试题练习重总结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师李长青:

目前高考第二轮复习已经展开,考生基本都已开始文综适应性练习。关于政治复习,建议考生:

1

把百天分成几个阶段,制订复习计划。比如:距离“零模”还有11天,“零模”结束到“一模”有26天,“一模”结束到“二模”有24天,“二模”结束到高考有32天。每一阶段结合自身情况复习,争取在前一阶段基础上有更大进步。

2

熟练掌握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围绕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3

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提高效率。每天给自己限定时间完成12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答主观题要规范,比如逻辑顺序清晰、分要点答题。对照答案反思自己存在问题:为什么答案这么写?自己有哪些没有考虑到?

4

建立错题本,注意总结易混淆知识点,比较相似知识点、相似设问。标注错因,比如没有审清知识范围、没有看清主体、没有把握关键词等。每次考前回顾错题本,避免类似问题再发生。

5

将试题分类,总结答题方法。通过总结近三年北京高考主观题,我们可以将试题大致分为措施类、建议类、社会实践类、短评类、意义类、认识类等。考生要总结每一类试题的答题方法。

6

关注新闻,培养自己的时政素养和综合能力。近年高考中的很多主观题是开放性试题,不仅考查学科知识,还考查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所以考生不仅要关注国家政策、社会热点,还要关注大背景下的个体生活。

北京高考难度系数,今年北京高考难吗

北京高考难度预测,北京高考难度系数分析解读

北京高考难度预测,北京今年高考难度系数

北京高考难度系数预测,今年北京高考卷难度难不难

北京高考难度预测,今年北京高考试卷难不难

北京高考难度预测,今年北京高考难度系数预测难不难

北京高考难度系数,北京高考难度相比去年对比(汇总表)

北京高考难度和去年相比英语试题难度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