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理科数学卷真题试卷word版本下载地址高考数学终于结束,而这套高考试卷,相对而言,延续了之前四大城区一模二模的特性,即:稍显另类。 具体的来说,这次高考中折射出来的一些信号,大体上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真的难么?还是一层薄纱就挡住了思路? 在考完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有很多老师、同学纷纷站出来说题目难度有点大。 同学们的态度,我觉得倒可以理解。不仅仅是今年,即便是放到往年,大家公认题目比较简单的时候,往往在考完第一时间里,占据舆论最高峰的,依然是对于数学不简单的评价。 其实仔细的想,这是非常有意思也是非常合乎常理的一种言论:在未知的事物面前,或得利者往往不会主动和人交流,不得利者,反而更乐于和他人交流,发泄一些情绪。直到有真正的专家出来辟谣。 2014高考数学,可能莫名其妙就成了这种情形的最典型例证。
将试卷每一道题摆在眼前,平心而论,难度确实要稍稍大于2013年的高考,但这部分难度的增加,其实并不构成得分率会低的充分条件。 我们举个例子:导数题是我很多学生出来之后第一时间找到我吐槽的一个大题。题目大致以三角函数为背景,第一问是一个不等式的证明问题,第二问求参数范围。其实这个函数本身,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当时在高一的时候,无论哪个学校,都必然做过正弦、一次函数、正切函数的大小比较的题目。按道理,对于此函数的背景应该是非常熟悉的。 第一问,难度不大按照最常规的思路即可。 第二问,求导,发现导函数与第一问非常吻合,于是非0部分的最值便直接解决了。剩下的等于0的那部分,则需要小小的转化,这个转化可以是求切线,也可以是转变为新的函数。 客观的说,这道题拿到11分以上的难度较低,拿到满分的难度会稍大,很多同学将此题归纳为偏题,但是如果真的是仔细的做过去年高考导数题,真的仔细想过海淀的一模的导数题,这道题目的考点可能真的不是特别生僻。比较遗憾的是,在一模二模考完后,还专门讲过导数的不求导解法,但是孩子们还是有些遗忘。 不得不说,这兴许真可以用数学的失败来形容,一道并不难,甚至是非常返璞归真的题目,被孩子们架到了难题的高度,甚至,老师居然也同意。都在纠结于对比此导数与传统导数的区别。而丝毫不去理会,其实从去年起,命题思路就有了一些小转折。与实际相关的题目没有“逆袭” 相较于一二模,四大城区集体在小题出现所谓的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试题,但在高考时,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仅仅在概率大题的位置保留了一定的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但这样的联系,其实在往年任何一年的高考题中都是非常常见的,考前“兴师动众”的说与实际生活要更紧密的结合,但,最终出来的结果,似乎也只能是狠狠的打了自己一巴掌。小道消息,真的很小道 考前几天,不知道是从哪个渠道传出,会有一些被遗忘的考点出现,而首先进入到公众视线的,叫做“秦九韶算法”,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条小道消息最终被证明为只是误传。无端的增加了孩子们备考是的压力,算是对的考生家长一个非常好的提醒:小道消息,终归来路不正,听听看看即可。 题干信息量大 第8题,延续了西城海淀两大城区模考的选填特点:题干特别绕。“A比B成绩好”与“没有一人比另一个成绩好”等等语句,让孩子非常凌乱,再加之,此题出现在第8题:孩子会直接把这道题当成难题。因此,不敢下手成了很多孩子在此题失分的最大制约因素。 仔细来看,该题其实旨在于考察学生对于文字与数学符号转化的能力,考生需要培养用数学语型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抽象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考试说明出台之后,明确提出要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而这个选择题,虽然在难度的绝对值上其实不高,但是所涉及的思想还是非常多的。而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此题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