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长型企业在由小至大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创业期员工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执行企业文化。但随着人员数量增长,企业文化传承难,凝聚力和员工离职率成为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可以规避、解决?本文将从企业文化落地的角度进行探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价值观在其指导思想、经营哲学、管理风格和行为方式上的反映。具体地说,它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工作作风、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对于很多成长型企业,他们面临的情况实际上是企业文化如何落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企业愿景、使命、精神等价值观层面的文化理念,融入企业发展的战略、战术中去;把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的一切经营与管理活动和过程中,融入到员工的工作和任务中,从而引导并推动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般说来,初创期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容易执行。这离不开企业的三个特征:
一是人员素质较为相近。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人在价值观、奋斗目标、学历、经历、行为习惯等方面相似程度较高,个体间的文化趋同一致,否则也难以留在创业团队中。因此企业文化落地的人员基础较好。
二是初创期企业较为弱小,只有依靠团队整体力量才能度过生存难关、谋求发展。纵观各成功的企业,无不是有一支空前团结的队伍。因此强大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落地的基本保障。
三是初创期企业人数少、交流沟通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容易互相影响、形成团队文化。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企业文化大多是自发、不自觉中形成的,企业里并没有特定的规章制度、流程要求大家遵守这样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基本上来自客户、来自生存的需要。比如海尔对服务质量的关注,在企业初创期就受到高度重视。因为没有服务质量,客户就不买账,就没有销量、就不能解决生存问题。这种生存的迫切性与团队每个成员息息相关,不这样做就不能存活,更不要谈发展。所以这种企业文化不需要倡导,执行起来也并没有那么困难。
而这些情况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就逐渐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人发生了变化。首先,人员数量快速膨胀,层级随之增多。其次,人员素质各异。这种素质,除了专业技能、学历、经验的不同外,更重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趋于多样化。而这种隐性的个体特征从更深层次影响着个体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执行。再次,心态各不相同。初创期的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持有一种创业的心态,把公司看作自己的家。企业壮大之后,逐渐向职业化发展,心态也更加职业化。
在“人”发生了变化之后,有些“事”却并没能随之而变或者难以随之而变。比如沟通的频度、范围、渠道没能有效跟上企业人员情况的变化,还保持着企业初创期的模式。但这种模式显然已不适应企业的现状。比如说,在初创期,企业总共十多个人,老总很容易与每个人进行交流,甚至一起喝酒、一起促膝长谈。企业壮大之后,老总就算是有这样的意愿去做,也没那么多时间与精力。这时就需要更有效的渠道、机制来替代或者补充。否则老总的沟通范围、频率变得相对越来越小。所以人变事不变,或者事变的不到位,就导致了企业文化后续难以传承等问题。
我们认为,要解决企业文化落地越来越难的问题,关键要通过机制(制度、流程等)这些“事”的调整,把企业文化的执行内化为组织能力,落实到组织中的每一个岗位上,而不仅仅是人的身上。实现企业文化从个体的文化转变为群体的组织的文化。
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简单来说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在领导者的带领下明晰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提炼成精神概念、形成文化战略。
企业文化其实一直蕴藏在企业之中,但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二是内涵与外延随着企业的发展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在推行企业文化落地前,首当其冲需要明确本企业的文化具体是什么。
第二步:对当前企业文化的状况做出评估。
就如同医生先号脉,了解现状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步中较为重要的是结合企业情况建立合理评价指标,这也是今后评估改进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依据。
第三步:确立行为规范,进行形象宣导。
这其实是制定落地改进办法的过程。好比是医生号完脉,给病人开的药方。这一步是整个过程中最艰巨的一步。我们认为,行为规范的确立、文化的宣导要落实到企业的制度层面,通过流程、规章制度来规范个体行为。通过组织管理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持续落实。当然,文化的宣贯不仅仅是制度的事,也要依靠企业领导者、管理者身体力行的表率去推动,二者缺一不可。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制度的建立
企业管理不能仅仅依靠“人”。人是可变、多变、不确定的。同样是推行同一种企业文化,同样是总经理的角色,头三年张三用空路落实企业文化,后三年李四又用海路来落实,再五年王五用陆路来落实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落实路径没有持续性,效果难以保证。所以单靠“人”来管理是不靠谱的,必须依托于管理制度,把落地工作流程化,那么无论担任总经理的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五,都能按同一路径推行下去,并且能够不断优化流程,臻于至善。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是可积累的。
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建议考虑如下原则:
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匹配。
就是要考察制度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理念、行为规范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要及时修正和调整。比如规范企业语言,使其符合企业文化精神。例如很多外企在内部称谓上倡导直呼其名而不是某某总、某某经理,这种对称谓的规范,就与其倡导平等、开放的企业文化一致。
保证权责利对等。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与权限是制度有效执行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形成集责任、权限、考核、奖惩于一体的管理机制。例如公司提倡共享的文化,那么就要设置相应的岗位长期负责共享的监督、考评,最后落实到具体的奖惩上。如果只是监督,没有考评、没有奖惩,那文化就难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