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该立马辞退的10种员工

更新时间:2023-07-16 13:29:25文/高考志愿库

  组织变革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干部?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合格的?被誉为“东方德鲁克”的日本管理大师?山芳雄《这样的干部辞职吧》一书出版后,引起了一个很意外的反应。

  ?山芳雄先生在《这样的干部辞职吧2》里,对于什么样的部下该辞职做出了明确的说法。本文根据这本书的内容精髓,整理出10条不合格下属的行为,以警示那些拼搏在职场里的奋斗者。请注意,日文中的“干部”,相当于英语中的“Manager”,从广义上说,指拥有一个以上的下属的人,企业中的经营者、部长、科长、主任、班长等自不待言,干部还存在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地方自治机构、医院、学校以及工会和各种团体等一切组织中,从“利用人来工作”这一点来说,他们从事着共同的活动。

1、将一切都归罪于上司的下属

  本来公司的骨干员工很容易在很多方面对顶头上司或者经营者持批评的态度,有的人喜欢在晚上下班后,将上级的笑话当作开胃菜边喝酒边闲聊,还毫不留情地批评公司经营有误的地方。这些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健康的,甚至很多时候还可以证明这些员工是对公司怀有归属感的。

  批评干部没什么不对。但是,如果员工的反应由“这干部真不行”升级为“干部不行,我当然更不行了”,并将前者的无能作为自己没有干劲的借口,那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中层干部中有时也存在类似现象。如果公司中的大部分干部将自己的停滞不前归咎于“经营者的无能”,那么这样的公司将很快陷入捉襟见肘,难以为继的状况。新的经营者将乘虚而入,老的经营者会败下阵来,骨干干部也会被淘汰出局。由此可见,将错误归咎于别人是非常危险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食其果”。你现在可以自查一下,你是不是经常抱怨上司、将一切都归罪于上司的下属呢?将经营者或干部当作下酒的“生鱼片”固然无可厚非,可怕的是有些员工以此作为借口,将消极工作合理化,这样的员工最好还是先写一封辞职信吧!

2、总是询问询问“怎么办”的人

  在业务第一线工作的人中,有许多非常值得同情的人。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就是那些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要跑到干部那里问“怎么办”的人。

  如果是新员工当然情有可原,但对于一名进公司时间相当长、经验又丰富,并且现在负责这个课题的老员工来说,遇到问题时应当持有自己的见解,并知道应该怎样去做。然而,很多这样的老员工却养成了凡事都要依赖上司拿主意,经常问上司“怎么办”的坏习惯。

  大凡这种类型的人,辛苦一辈子也只能落得个当“雇员”的下场。这种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的人只能算是半个劳动力。因此,这样的人跟新职员没什么两样。

  自己已经有了主意,却不说出来,反而去问别人“怎么办”,这样做就更不好了。既然任何工作都带有一定的风险,就干脆向上司请示,再按照上司交代的内容去做,这样的话,无论结果怎么样,责任都不在于自己,正是这种潜意识促使一些员工隐瞒了自己的想法。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公司内部的“智能犯罪”。

  不管怎么样,作为骨干员工,最不该说的话就是“怎么办”。即使没有自信也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全力去思考,最后必须说出“我想可以这样做”的结论。老问“怎么办”,实际上相当于为自己铺了一条自我退化的道路,或者无异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

3、把“做不到”当口头禅的人

  最让上司头疼的就是那些见到一点困难或一点任务就马上想要逃避或者变相逃避的人。

  上司一说:“这事怎么办,你考虑考虑吧!”他的嘴里马上就会蹦出“做不到”、“没办法”之类的回答。

  如果上司接着问“为什么做不到?”他就会编造一些莫名其妙的借口和理由。总之,他们就连自己试着去想想办法之类的努力都不肯去做。

  动不动就会说人手不够、没有预算等等。这种人纯粹是轻易认输的人。“现在太忙了,没有时间”是他们惯用的借口。他们竭尽全力为自己寻找“做不到的理由”。

  这样的员工,应该把工资退还给公司。说自己“没办法”和戴着“我是个懒虫”的标签没有什么两样。特别是那些对还没有尝试过的问题说“不”的人,肯定是年纪轻轻就大脑钝化了。

4、不听劝告停滞不前的人

  经常有这样的人:他们的工作干得不错,年纪轻轻但信心满怀。即使有人跟他说:“这件事再考虑一下吧!”他也不会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或者虽然在表面上圆滑地应承,但内心却想:“什么呀,我才最清楚。反正先按我的想法做肯定没问题。”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以说处于这一状态的人是最幸福的。缺乏经验,又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的人,出现过于自信的现象也许是理所当然的吧。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就难以事业有成。但是,人们在过于自信的同时往往也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因为过于自信往往会导致失去可塑性。不管是什么理由,如果人一旦到了不能虚心倾听他人劝告的地步,就会变成无法成长、停滞不前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在缺乏自信的阶段也会有进步。比如说,刚进公司的时候,新员工为了早日适应工作而拼命地努力。即使成为骨干人员,当被安排到自己毫不熟悉的岗位上时,也会非常紧张,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尽量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进行自我尝试,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越是觉得自己“还不完美”的时候,越是塑造新的自我、飞跃性成长的好时机。也许你现在只有30岁或是35岁,但如果一味坚持自己的做法,别人的话怎么也听不进去,那就意味着你已经是个停滞不前的人,准确地说已成为“年轻的老头子”了。

  总之,人如果失去了感知力,就很难有所发展。周围的人虽然认可他的能力,但心里会觉得他这个人很讨厌,认为:“他自己做不就行了嘛!”结果会让他处于孤立的状态。当然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不知道天高地厚,到了三四十岁才成熟的人有那么多,我为什么要这么担心呢?但不管怎样,在失去感知力的期间,人的成长会处于停滞状态,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